案例展示

ANLI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昆明私家调查公司;背叛的真相藏在出厂设置里

当你发现伴侣背叛了自己时,才悚然惊醒——一切似乎早有征兆,就藏在对方的来时路里。男人甚至对出轨没有什么愧疚之心,不怎么自责,只是淡淡说:“我爸也是这样,我可能就是有问题吧。”你愤怒,痛苦,随后又陷入更深的困惑: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在充斥着背叛、父母对彼此不尊重的家庭里长大,耳濡目染了这一切,这种“出厂设置”有问题的人是不是根本改不了?是不是我不该原谅他?很多女性在遭遇背叛后常常陷入的纠结,但今天我不想从值不值得原谅开始说起。

比起思考是否要用你的原谅拯救这个人,更值得你深思的是:茫茫人海中,为什么你会被这个需要修复的灵魂所吸引?如果背叛是一个男人的“出厂设置”,想必高风险特征早就成为了他在亲密关系中难以掩饰的底色。有时候我们以为只是他欺骗、伤害了你,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或许也是你自己在一开始就选择了很可能会伤害你的人。当然,这不是在责备你,更不是受害者有罪论,不过只有当我们清楚看见自身选择背后的动因,才能真正走出反复上演的爱的困局。在说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讲明白,什么叫“出厂设置”有问题?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宿命论或原罪,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在家族代际间反复出现的情感与行为模式,并将其内化为处理亲密关系的默认逻辑。这样的“出厂设置”深藏于个体无意识之中,在他成年后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个人如何理解爱意,如何表达欲望,如何面对关系里的冲突。像这样的孩子,或许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见证了父母某一方和伴侣之外的人过度亲密,另一方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的爆发和争吵让他害怕,可结果依然不了了之,成年后还要看到父母两人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和气。
他看到父亲言行不一却照样收获尊重,感受到母亲的委屈却没有人为她撑腰,她自己也无力对抗。整个过程里哪怕没人明说什么,孩子也已经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了一套极度扭曲的认知。“出厂设置”有问题的男人不相信爱情和婚姻是可信的。因为他没有见过稳定互信的亲密关系,他从原生家庭里学到的不是怎样建立和维系情感,而是预设背叛,防止自己过度投入。他所经受的床上在他心中塑造出矛盾的生存策略:一方面没人不渴望爱与被爱,但另一方面,关系越深入,情感越浓烈的时候,他感到的不是幸福,是面临危险的恐惧感。他下意识认为,所有的亲密关系迟早会瓦解,还不如主动保持距离,在外寻找不必承担责任的短暂慰藉,发展一段“稳定”、不必投入真心的婚外情反倒成了病态的自我保护。被此类家庭文化浸透的孩子大多也会默认男性特权的合理性。如果在成长中,他看见父亲出轨却无需为此付出代价,只有母亲在劳心劳力地维持家庭,比起心疼母亲的遭遇,他更容易在内心将其合理化:男人出轨不是什么大事,男人都这样,只要我养家糊口尽到责任就行了……男性的欲望和需求似乎具有天然优先权,女性的感受和关系忠诚度则是可以被牺牲的无关紧要的事项。在这种思考的指导下,他不再是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个体,只是庞大男性群体中随波逐流的一员,他的不忠也因此变得“情有可原”。
在这两种错误信念的影响下,他自然没能学会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与裂痕。在习惯用背叛来逃避的环境里,孩子从未见识过通过对话和理解来维护经营的关系。他看到的范本是当婚姻出现乏味或压力时,只要转向婚外的地下情就能获得刺激与暂时的安宁。于是在成人之后,当他自己遇上不可避免的摩擦——不管是为家务琐事争执,还是在育儿观念上有分歧,或感到激情褪去——他的反应都不是和伴侣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而是逃离不适。每一次他选择用背叛来进入更轻松且不必负责的关系里,他就在处理关系上变得更加无能。作为他的伴侣,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的不仅是一次出轨事件,也是执意拒绝与你交心的另一半。事到如今,你会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早点看到他的这些危险特征?其实你不是没看见,只是你的“出厂设置”也蒙蔽了你的眼睛,让你把男人的这些特点解读为了爱与吸引的证据。比如,当他像个浪子一样若即若离地撩拨你,旁人会觉得不住,在你心里却是自由不羁。这个男人的个人边界模糊不定,对承诺和未来的回应暧昧不定。他会偶尔不回你的消息,对你的追问报以轻描淡写的“我需要个人空间”;他会与其他异性保持着让你介意的亲近,自己却说这是君子坦荡荡;他对于将你正式引入核心社交圈或家庭生活始终表现出微妙的拖延与回避,理由是自己对婚姻很慎重……他的一举一动都表明了自己对深度排他性关系的恐惧。可在你这里,以上种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都演变成了男人的魅力。
你的潜意识在向你低语:驯服这样的浪子,让他为你岸,才是你个人魅力与爱情力量的终极证明!你正在无意识重演过往未曾胜利的战役。也许你曾有在情感上疏离或无法捉摸的家长,你毕生都渴望得到ta稳定全然的爱。征服这个男人,就仿佛赢得了那场迟到已久的胜利。你爱上了“我能够改变他”的幻想。比如,你把他对关注的过度需求解读成了对你的需要和依恋。他需要外界持续不断的赞美和肯定来填补内在空虚,像情感上的黑洞持续吸取你的能量。你感受到他在聊天中不断用眼神确认你的反馈,需要你不断地看见他,认同他,证明他是特别的。当你满足了对方的自恋需求,他似乎也对你表现出极度迷恋与赞美,让你感觉自己是世上对他来说特别的存在。你将巨大的情感需求视为信任和依赖,你告诉自己:我是唯壹能安抚他,治愈他的人。被需要感让你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不可或缺,从而掩盖了本质上的不平等和单向索取。这种模式对于在成长过程中被赋予了“小大人”角色的女性尤其有吸引力。如果你从小就习惯于照顾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或在兄弟姐妹中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你的价值感就是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来建立的。因此一个情感上能自给自足,内心稳定强大的伴侣反而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没有用,对方不需要你就是不够爱你。当你遇到关系里的“婴儿”一样的男性,他的无穷无尽索取恰好契合了你习惯于给予的内在程序。你沉浸在扮演拯救者的满足感中,误将病态共生当成了灵魂伴侣,却没有意识到你正在用自身的养分去浇灌永远不会为你盛开的花朵。又比如,当男人与自己的原生家庭纠葛不断,爱恨交织,又被你视作重感情的体现。
你听他讲父亲的专管,童年的委屈,看见他眼神黯淡,话语里混杂着依恋与怨念,你心疼他,想给他一个更好的家。你相信这样的男人一定会珍惜你们俩组成的小家,你的爱能将他从泥沼中拯救出来,共同建立全新的幸福家庭,抚平过往的伤痕。可想要达成你的愿望,对方就首先需要在心理意义上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分离,如果他没能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界限,那么旧有的扭曲模式只会被直接套用到新的亲密关系中。使得他在和你相处时也不自觉复制出原生家庭里的权力结构与控制模式,像他的父母一样逃避问题,贬低你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这种拯救者情结来自你自己早年未被满足的渴望。或许你也曾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试图调和家长,拯救破碎的关系,在混乱中努力成为“让一切变好”的乖孩子。曾经的你失败了,所以你总想着再试一遍,无意中复刻出熟悉的痛苦。了解了你自己与对方在“出厂设置”中的问题,你才能明白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我们总是把吸引自己的人,当成适合的人。但其实,很多令人无法自拔的吸引力,恰恰来自于未被疗愈的伤痛残影。当然,这不是说你们俩都只能被局限于自己的“出厂设置”里无法改变。他可以成长,你也是。背叛过的人也能在经历忏悔与反思之后,重塑自己的关系模式,这需要自我觉察与改变意愿。如果想要在你们的关系中做到这样的效果,那么你的第壹步不是盯着对方能不能变好,而是先让自己醒过来——看清自己被吸引的根源,看清这段关系满足的究竟是爱,还是延续的旧伤。
回到起初的问题:你该不该原谅这样背叛你的人?其实我们没必要回答是或否,可以用更有力量的词来取代“原谅”。你需要的是接纳,全然的接纳。不要误会,这不是让你无条件容忍对方的伤害,是清醒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如其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接纳犯过错的伴侣,意味着你看清他现在就是如此。那些反复出现的行为不是偶然意外,是他当前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接纳不等于认同,更不等于继续忍受,只是承认这是此刻真实的他,不是你心中理想化的版本。接纳现实,意味着你承认背叛发生,这个事实不会因为你的爱,你的原谅或他的道歉而被抹去。它会成为你们关系里的一部分,持续影响着你对稳定与信任的感受。重要的是接纳你自己。接纳你由于自身的情感模式与盲点而被危险的特质吸引。看见这一点,你才能在遇到类似信号时不再盲目投入。原谅是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让你的幸福依赖于他是否悔改;全然接纳,则是把力量收回自己手中,让你在看清全貌后,有能力为自己做决定。当你能全然接纳,你才拥有选择的自由。也许你会留下来,与愿意承认自身问题,主动“重装系统”的伴侣共同努力;你也可以带着对自我的全新认知转身离开,去构建更健康的关系